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他的宠妃则活着被灌入水银,然后埋入王陵中,先行一步在死后的世界等待赞普。
    蔡邦王后本来也要殉葬的,但是在大论尚结赞的劝阻下,不得已留下来看护吐蕃。
    蔡邦王后五岁的长子被尊为牟尼赞普,而蔡邦王后代替儿子把持国政。
    尚结赞被任命为辅政大论,地位还在诸大论之上。
    只是蔡邦王后和尚结赞还没享受胜利太久,唐军入藏的消息就传到了逻些城。
    第七百三十章 一月三赞普
    其实唐军进军吐蕃的速度并不快。
    唐军分成两路,一路从吐谷浑向南,走汉蕃古道,向逻些城而来。
    另一路则是尚结赞出兵征兰州的反方向,唐军从弥敢城发兵,从东路向逻些城而来。
    但是对于蔡邦王后和尚结赞而言,这个时间太尴尬了。
    刚刚弑杀了赞普,尚结赞虽然杀了整个赞普庭支持吐蕃的大臣,吐蕃的政治斗争一向是如此的残酷,死亡对于失败者都算是一条好的结果了。
    可是这样的结果是,尚结赞在逻些城根本无法建立有权威的统治,逻些城附近的忠于吐蕃的领主们,纷纷拥兵自保,根本不理会逻些城的命令。
    而尚结赞为了收拢逻些城人心,也禁止手下士兵在逻些城劫掠,这让长途行军赶回逻些城的尚结赞部队心怀不满。
    蔡邦王后在赞普庭根本没有权威的统治,而新赞普才五岁,尚结赞很快陷入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他明明占领了逻些城,可是各方大论都保持了沉默了,他们没有表示反对,但是也没有表示支持。
    于是唐军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唐军遇到地方实力派的贵族,这些贵族就会主动让开道路,甚至送上物资给唐军。
    而唐军也默契的不攻打这些贵族,只是向逻些城进军。
    所以唐军的行军速度虽然不快,但是行军途中一点阻碍都没有,直扑逻些城而来。
    尚结赞只能调集自己的部队去拦截,可是在这次政变中,普通的士兵根本没有得到好处,显然还要他们为了守卫逻些城拼命,他们更加不乐意了。
    尚结赞没有办法,只好再次下令,让自己的士兵劫掠逻些城三日,这座吐蕃王城最后还是难逃劫数,陷入到了地狱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整个吐蕃各地流行起一段预言。
    一些预言是从佛寺里传出来的,一些预言是从苯教祭司嘴里传出来的,这些预言的内容都是一样,说吐蕃的王命已经断绝,臣服大唐才有生路。
    这些预言内容五花八门,但是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百姓之中迅速传播开。
    此时的吐蕃赞普庭已经失去了权威,地方贵族对于这些预言也将信将疑。
    而一些从前线逃回去的武士,将大唐军队能够使用“火雷法术”的消息传回了吐蕃,这下子预言更甚嚣尘上。
    唐军两路大军沿途向逻些城前进,尚结赞的士兵劫掠完毕,终于拖拖拉拉的肯出征了。
    只不过大军出动后,也没有能如尚结赞所愿,拦截住大唐的军队。
    十二月,两路派去拦截唐军接连遭遇大败,大唐使用雷法的消息传到逻些城,原本就因为被劫掠而愤怒的逻些城百姓,开始传言尚结赞谋害了老赞普,唐军手持雷霆是来给老赞普报仇的。
    大唐和吐蕃是婚姻之国,文成和金城两位公主入藏,都给吐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攻打大唐是利益使然,如今攻打大唐没有利益,反而会让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儿子失去父亲,吐蕃内部的反战情绪一下子点燃了。
    而尚结赞拦截唐军失利的消息传来,逻些城内就发生了几次暴动。
    虽然还是被尚结赞镇压了下去,但是他如今每天都缩在赞普庭,需要甲士贴身保护。
    半个月后,唐军进逼逻些城,这下子尚结赞急忙求见蔡邦王后,请求将赞普庭迁往他的领地。
    不过蔡邦王后显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如今在逻些城内,她和小赞普还有逻些城内武士的拥护,还能够掌握一些权力。
    如果随着尚结赞返回他的领地,那么就彻底寄人篱下,什么权力都没有了。
    看到蔡邦王后犹犹豫豫,尚结赞心一横闯进了后宫,将五岁的小赞普劫持,又抢走了赞普的印信,直接想放弃逻些城向自己的领地逃跑。
    接着唐军抵达逻些城下,蔡邦王后一身素服,还抱着三岁的小儿子向大唐投降。
    大唐立刻诏令吐蕃,宣布尚结赞为逆贼,立蔡邦王后的小儿子为新赞普。
    等到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快要到正旦了,这些年来吐蕃谋夺西域,也经常入寇边关,早就已经是大唐的心腹大患了。
    如今吐蕃臣服,大唐百姓自然要庆祝。
    吐蕃都投降了,逃入南部群山的南诏王也放弃了抵抗,他的宰相郑回在群山中的南诏旧都找到了狼狈的南诏王,君臣相拥痛哭,南诏王全盘接受了大唐的请求。
    南诏王改王为公,捆绑着荆条向忠勇军兵马使胡瑜投降。
    齐王在成都代表大唐皇帝接受了南诏公的投降,大唐朝廷在长安设安乐公府,请南诏公迁往长安享福。
    南诏公十七岁的长子异牟寻继承南诏公的爵位,大唐朝廷让郑回担任南诏国相,胡瑜担任南诏国都尉,辅佐年轻的新任南诏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