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可以在批准同意的情况下,为评审团大奖增添一个演员奖。
就这样,《华工1863》坐拥两项大奖,顿时引发了媒体乃至全球网络的热议。
……
推特和fly上,戛纳电影节官方账号公布了消息:“我们恭喜来自中国的男演员罗布里,荣获戛纳最佳男演员的奖项,完全值得,恭喜。”
新闻中心的中国记者振臂高呼,消息一条条飞速传向国内。
从微博到虎扑,从豆瓣到头条,从贴吧到八组,所有网友都沸腾了。
“罗布里拿下戛纳影帝!”
“《华工1863》拿下评审团大奖!”
“可惜,怎么就没拿下金棕榈呢?”
也有可惜的,觉得焦国栋应该捧回一座金棕榈的。
不过很快就有回复。
“《天涯共此时》拿下了金棕榈,这难道不是中国电影吗?”
“不是中国电影的胜利吗?”
……
没错,尹贤导演的《天涯共此时》不负众望地拿下了金棕榈。
而且,在之后的新闻媒体发布上,他笑着说。
“荣誉属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
也许在这一刻,金马带来的阴霾,终于散去了。
……
当尹贤手捧金棕榈走下舞台的那一刻,这一届的戛纳电影节就圆满落幕了。
对中国媒体来说,对等候在电视前的中国影迷来说,这个夜晚,值得铭记。
当天晚上,国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刻,众多网媒不约而同选了罗布里手捧奖杯的照片作为报道封面——
照片上,罗布里从容微笑,双目明亮,有如星河。
那句‘我爱电影,就这么简单’更是成为了报道和评论的标题,引来网友的盛赞。
只有《中国电影报》别出心裁地选了罗布里另外一张照片。
就是刚刚宣布影帝归属的时候,罗布里被提起来的那一幕。
罗布里被领带勒地眼睛一凸。
龇牙咧嘴,看起来丑地让人喷饭。
但对罗布里的报道,却极尽赞美之词。
好吧,来自六公主的恶趣味。
……
第156章 保证?保证!
不仅是国内媒体, 全球各大媒体也用大篇幅对这届戛纳电影节进行了详细报道,比如英国《卫报》就认为荣誉颁给了最好的电影,这届戛纳是东亚的胜利, 认为近年欧洲电影逐渐不景气, 而东亚电影却异军突起, 拍出了震撼人心的好电影。
还有《费加罗报》评价了焦国栋导演的功力,认为这个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完成了镜头的转化, 标志着一个导演风格的彻底纯熟。
再比如《银幕》描述了戛纳电影节首映《华工1863》的盛况, 认为观众的反响已经证明了电影的优秀。
当然,所有的媒体报道中,也不是所有人都给出好评,至少有两个国家的媒体,对这届的戛纳,甚至戛纳奖项的归属,就颇有微词。
比如《洛杉矶时报》给出了差评,“《华工1863》带来的不是对苦难的回顾, 而是一种病态的折磨,整个片子的思想只能用病态和恶劣来形容……”
还有韩国中央媒体酸溜溜地评论,这届的戛纳完全屈从了某种‘心照不宣’的东西,他们认为戛纳的两项大奖都给了中国导演,完全是因为前段时间中国领导人访问法国带来的结果。
棒子,没救了。
……
你酸你的,中国电影成绩优异, 越来越受重视,以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罗布里在戛纳的辉煌一刻, 似乎象征着, 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来临了。
23日,《华工1863》载誉归国。
电影局、广电总局的领导亲自在机场接机。
广电局长满意地拍了拍罗布里的肩膀:“好小子,每次我见你,你都给我不同的惊喜。”
这倒是真的,局长还记得第一次见罗布里,要将小冯书记这个重要角色交给这个年轻演员——
他心里还真有点打鼓。
后来,小冯书记这个角色演活了。
电视剧,大获好评。
在表彰和总结会上,局长就评价,年轻演员,可以挑得起重担。
现在,真的挑起来了。
……
罗布里穿过人群,所有的媒体围着他,所有的镜头对准他。
罗布里:“干啥玩意儿,我要回家。”
焦国栋在后面提醒:“你要致辞。”
罗布里想了想。
“中国电影万岁!”
简单一句话,却让现场的媒体都沸腾了。
千言万语,都汇成了——
“中国电影万岁!”
……
罗布里人模狗样地坐上了车。
老司机顾总透过镜子看他。
罗布里想了想,手脚并用地爬到了副驾。
“老板,没想到我罗布里也有今天唉!”
罗布里:“我罗布里,现在是影帝了!”
顾总笑。
罗布里还在那叭叭:“知道什么叫影帝吗?”
罗布里:“影子,照在地上……”
罗布里:“都是我爱你的形状!”
……
罗布里得意:“土味情话,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