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黑夜中,大部分的人都在睡觉,好捱过这漫长的夜,叶海宁也想睡,可她的脑子里太清醒,彷佛清醒到这一生也许都不会有睡意。
    肖亦群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他们的婚礼选在了极地之巅。叶海宁告诉自己,分手就不必伤心,可那太难做到,坐在这波音747的飞机里,她脑海中甚至会有画面,想象如果毫无意外,她该和肖亦群在坎昆举行世纪婚礼。那一刻的自己未必比不上陆琪幸福。
    这样的长途飞行,让人难受,如果不是怕爸爸担心,叶海宁真像躲在南大的校园里,安安静静的看着世人欢呼。终于落地了,她吐了口气,打算起身去拿行李,坐外面的中国男子赶紧揉了下眼睛,把什么纸片塞在口袋里,站起来帮她开行李舱的门,还算是个绅士。
    叶海宁说“谢谢”,那个男子说“不客气”。
    他再落座时,口袋里掉出那张纸片,叶海宁低头一看,捡了起来,“莎莉。”
    男人回头看她,接过照片,说:“谢谢。”
    两人在等候机舱开门,他又问了一句:“你认识莎莉?”
    “我们中学都是在同一间学校。”
    “你回来,过圣诞节?”
    “嗯,你呢?”他接过照片时,眼睛里的哀色,触动了叶海宁的心,莎莉死了,四年前就死了。属于她的肖亦群也死了。
    “回来看一个人。”
    叶海宁点头。
    两人下飞机,到航站,出口处分开,说再见,叶海宁看着他的背影,晚风中显得落寞,跑上去大喊:“先生,先生,……”
    男人停下来,说,“我叫严正南。”
    “我叫叶海宁,严先生,快四年了,也许你该学会告别。”
    严正南看着她,对他微笑却又有点拘谨,是一个很善良的女孩,他笑道:“谢谢。”
    两人就这样拉着行李,面对面站了许久,旧金山机场里,圣诞氛围浓厚,严正南突然就开了口:“叶小姐,也在S市吗?”
    圣诞节来临,全城欢动,一个洋节过得不逊于春节,电视台大大小小的桌子上都摆满了礼品。周林希靠着门框,看见助理正从礼盒里翻出一盒巧克力,笑道:“果然还是年轻女孩好,像我这年纪一大,巧克力都没人送了。”
    女孩子笑:“我们这些礼物和周台您的比,都逊毙了。”
    是的,今年王老板的礼物持续保持新意。一辆火红色GTR,就停在地下车库。去年刚认识时,手气更阔,送了套日内瓦湖边的别墅。
    她离开办公室后,驱车往北边走,一路驰骋,过了关卡,驶到那条路上才惊觉,她怎么回来了?那是S市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政府福利房。
    她点了根烟,七八米远的单元楼里传来男女的嬉笑声,她手指抖了一下,再把烟递到嘴边。抬头看时,楼里出来了一男一女,女孩穿枚红色毛线衣,铅笔裤、雪地靴。这也是周林希十年前的穿着风格,现在的她,已经看不上这种平民女孩的打扮了。她是谁,好像陆琪说过,叫田馨,sweet,小甜心。
    下台阶时,田馨伸出长腿踢了男的一下,嘻笑着往外跑,男人追了出来,在路口一把抓住她,箍在怀里,两人跌跌撞撞,差点摔在草坪里。
    周林希想,林肖还是那样,无所顾忌的表达爱。
    两人走到林肖车前,女孩子开车门时,看见了她这辆GTR,朝林肖招了招手,示意他看。
    林肖回头看见,笑着让她赶紧上车,自己则走到尾箱去拿水,再望了一眼,然后转身上车,疾驰而去。
    周林希觉得烟里有苦味,她灭掉这根烟,从副驾驶位上拿出巧克力,拨开一颗,放进嘴里。
    三十岁的周林希,有人会为她买豪宅靓车,却再没有人会给她买巧克力了。seven 11 的便利店里搞特价促销,她给自己买了一盒。
    昨晚,王老板在文华酒店,手捧五克拉的钻戒,单膝跪地向她求婚。他的求婚词是:林希,我们是彼此最好的选择。可周林希不是个容易感动的人,她在想,要嫁给他的理由,或者说他娶她的理由。
    24小时后,她终于认清,别和爱扯上什么关系,他们是彼此最好的门面。
    Merry Christmas,全城欢唱,就连收音机里,每一个调频都是这个背景曲。
    周林希想起高一那年的圣诞节,也是她的生日,林肖帮她搞了生日会。一个家世背景都很平常的女孩,因为林公子的另眼青睐,生日会上竟然来了三百号人,礼物都收到手软。
    离开小区后,周林希上了环海路。日产GTR,顶级跑车,瞬间启动速度只要3秒,车子如箭般飞梭,跨海大桥转眼就在眼前。吊桥上灯光如炽,她记得,三年前林肖送她到这里。
    夜晚的航拍地图中,这是个道路和灯光一样星云密布,如同蜘蛛网般的璀璨城市。鼠标点击任意一处,放大百倍甚至千倍,局促的细小亮点在眼前展开,那是无数条道路,无数个家。如果有微拍镜头,也许还能看见,有年轻的男人拎着公文包在晚归的途中,有一盏灯一心一意为他而亮;而在另一个转角,勒杜鹃迎风飞舞的墙下,也有情侣在热烈拥吻。
    在这个城市里,每一天每一处每个人,都拥有无数的可能性,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行走任何一条道路,去见任何一种风景,达到任何一种高度,可最终,也许我们需要的都不是一个行走过的地方,而是一个肯停留的家。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