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果……
    这样神仙一般的人物做了自家的姑爷,那老爷和夫人岂不是做梦都能笑醒?
    “小姐……小姐!”
    趣儿性子活泼,平日里言行举止大大咧咧,实在不是一个能藏得住心思的:“方才那个您看不上,那这个怎么样?”
    沈扶摇才稍稍回了神,一听趣儿的话,立即便有种想要昏死过去的冲动。
    便连脸颊,也莫名泛起了红晕。
    我的趣儿啊!
    你当别人是萝卜和白菜吗?就这么摆在菜摊子里,随我瞧上了哪个便要哪个?
    虽说你家小姐也承认,眼前的白衣公子是个难得一见的美男。
    但有些话,你大可私底下与我说。
    如此当着别人的面,跑来询问你家小姐看上了哪个公子?
    实在是……实在是难堪极了!
    “这位姑娘。”
    白衣男子明明将沈扶摇与趣儿的话听在了耳里,脸上却无半分异样。
    他淡然朝账台这边儿走了两步,便连开口询问,都透出一股高雅之气儿:“请恕在下冒昧。敢问姑娘,究竟要如何,才肯将手中的这碟绿豆糕忍痛割爱。”
    从玄衣男子进门的那一刻起,沈扶摇便能猜出马车里坐着的人,身份非富即贵。
    但饶是她再聪明,也完全没想到,那非富即贵的人竟会为了一碟绿豆糕,冒雨下了马车。
    于是,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公子言重了。忍痛割爱,倒谈不上。只是这绿豆糕,是后头特地给我做的。在公子前来‘回味阁’之前,我便已经吃了两块。
    咱们‘回味阁’从不做对不住客人的生意。已经被碰过的糕点,自然不可能再出手转卖。”
    说罢,想了想又添了句:“承蒙公子厚爱,瞧得起咱们‘回味阁’的糕点。能在这大雨天的,亲自前来一趟。
    不如,公子可将贵府的住址留下。待明日店里新鲜出炉了绿豆糕,我便立即派人给您送过去,以表歉意,您看如何?”
    沈扶摇之所以多添了后面这几句话,无非就是出于一个商人的圆滑。
    白衣男子气宇不凡,一看就是大客。
    如此身份,自然得罪不得。
    虽说‘回味阁’在京都,开店已有半年时间。因着味道上乘,名气儿也早便传开了。
    可想要在京都里更久的立足,想赚到更多的银钱,这为人处世就一定得大方圆滑。
    特别是对贵客,绝对不能怠慢。
    沈家老爷和沈家夫人是爱财的,这沈扶摇,又何尝不是?
    一个从小就被一对‘开明贪财’的父母‘谆谆教导’出来的孩子,想要她视金钱为粪土,那是根本不存在的。
    只是……
    区区几句场面话,却偏生让一旁的趣儿曲解了去。
    她见自家小姐问询了对方的住址,好生激动。
    一双杏眼骨碌骨碌直转,心里也不知在打着什么主意。
    小姐啊小姐,您真是要么不出手,出手惊死人啊!
    这……这叫什么来着?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合着您方才对那玄色衣裳的俊俏公子无动于衷,是因为后头还有更出色的男儿郎啊!
    小姐果然是小姐,就是比奴婢厉害!
    奴婢一开始想着的,不过是先把人稳下来。待老爷和夫人想了对策,再下手不迟!
    可您倒好……
    第4章 :套路来的人情
    可您倒好……
    三言两语的,就问人贵府何处。
    如此直接如此胆大,真真是让奴婢另眼相看啊!
    “姑娘客气。”
    白衣男子听了沈扶摇的这一番话后,并未选择离开。
    而是浅浅勾起了嘴角,既儒雅又淡然:“‘回味阁’虽在京都方开不久,但其名声儿却早已在众人耳中传开了。
    ‘沈家’人的秉性,在下还是信得过的。只是这绿豆糕……”
    白衣男子话说到此,终是浅浅垂了垂头,略表恳求:“实不相瞒。在下的祖母,对‘回味阁’的糕点素来喜欢。特别是对绿豆糕,极为钟爱。
    这几日天气儿突变,祖母不慎染了风寒,胃口极差。今日好不容易有了进食的意思,却只对贵店的绿豆糕心心念念。在下冒雨前来,不过是为了让祖母能在病中,尝一口她最喜爱的糕点罢了。”
    言毕,白衣男子的目光,浅浅掠过账台上的绿豆糕,又道:“若姑娘肯忍痛割爱,在下愿付二十倍的价钱,买下这份绿豆糕。”
    竟是如此?
    沈扶摇微微一愣,看向白衣男子的眼神,越发意味深长。
    没想到,这世上竟还有如此孝顺的人。
    瞧着这男子的衣着气度,确是京都大户人家的公子无疑了。
    如此高贵的身份,能为了让自家祖母吃上一口喜爱的绿豆糕,便特地冒雨出来寻购,且还这般卑谦,着实难得。
    若她再死死藏着这绿豆糕,倒显得他们沈家人太过小气儿了。
    沈扶摇一心只想着来人身份不俗,还能如此孝顺,是一个好儿郎。却忘了,自己还未回应对方的请求。
    白衣男子等了许久,未曾见沈扶摇开口,许是怕沈扶摇不同意。
    末了,又添了句:“在下不才,在京都名气不盛。但若姑娘肯将绿豆糕卖给在下,解了在下祖母的嘴馋。那么以后姑娘若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在下绝不推辞。”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