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在社交平台上又发了一张画,是他这两天新完成的画作,仿古的屋顶上,一只橘色的大肥猫对着朝阳舒展着身体。
    画的名字也依旧没有什么创意,就叫做礼物。
    这一次在这条动态下面骂人的就少了很多。
    有不少人在那里啊啊啊地喊着相信他,让他加油。
    姜澈看了两眼,就将手机关了。
    今天他心情好,又有不少灵感冒出来,他要趁着这个感觉还没有消散,赶紧记录下来。
    “池闻你给我出来,我知道你在楼上。”
    沈非的声音突然出现在画室楼下,自从上次沈非直冲画室二楼之后,姜澈就交代了楼下的工作人员,如果看到沈非,把他拦下来,千万不要让他上楼。
    “池闻,你别以为不见我就能把现在这事情揭过了,你心里明白,你就是要毁了我的事业,你怎么会变成这么恶毒的人?但是你也不要得意,你别以为这样就能打倒我,你给我等着!”
    沈非在楼下叫骂,大概是被工作人员
    驱赶了,声音转移到了外边的街上,透过临街的窗户传了进来。
    姜澈在楼上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边喝边听着沈非气急败坏的声音。
    他慢慢悠悠走到窗边,半趴在窗框上,对着楼下的人举杯示意了一下。
    再是悠闲不过。
    这动作换来沈非的下一波叫骂。
    “大仇得报的感觉真美妙。”
    姜澈享受地闻着茶香,一脸陶醉,继而转头对着身边与他并肩而站的张三说道。
    张三的视线落在楼下的人身上,不无担心,“小心他狗急了跳墙,做出什么鱼死网破的事情来。”
    “他不会。”
    姜澈不说多了解沈非,但他知道这种沉迷金钱的人,都是贪生怕死,人活着事事都要钱,钱没花完无论如何都不能死。
    果然没过多久,沈非叫姜澈和身边的人有说有笑,浑然没有将他的叫骂放在心上,他又实在冲不上二楼与人对峙,倒是有人闻着声音过来围观,他只好放下狠话灰溜溜先走了。
    梁桐的事情在网上闹得很厉害,也许是墙倒众人推,也许是足够的热度让一些原本不会被人注意到的事情,都给挖了出来。
    梁桐上学的时候便私生活混乱,读的艺术专业,专业学的很差,总是吊车尾,最后毕业差点都拿不出证书。
    进入画师圈后,又和不少富二代交往过,因为人长的好看,还有学艺术的光环,倒有不少人愿意捧着他。
    这次被曝出和富豪潜规则,他的前男友们就待不住了,一个个出来爆料。
    一时之间,梁桐的名声算是毁了个干净。
    沈非的工作室不仅没有预料中的一炮而红,反而因为梁桐出事,被人扒出他们的工作关系。
    进而被人挖出了池闻已经注销了工作室,更是与沈非划清了关系,沈非现在是单干的状态。
    于是这个画师圈的第一经纪人,也被推到了八卦新闻的风口浪尖。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好事的人,就像当初有人会因为新闻跑来给姜澈寄死老鼠,自然也有人会好奇池闻,沈非还有梁桐三者之间的关系。
    继扒了梁桐的底后,又开始扒三人关系。
    池闻和沈非是情侣,这件事情知道
    的人不少。
    虽然池闻当初在网络爆红,但他毕竟不是娱乐圈的流量明星,不需要圈什么女友粉过日子,因此不是单身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反而因为两人互相欣赏,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关系,更加招好感。
    所以为什么池闻会在出事后和沈非闹掰?
    现在基本已经能够确认池闻并没有进行潜规则,他保持着半退圈的状态,即使在被骂的最惨的时候,也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
    反观沈非,和男友分手,开新的工作室,签了一堆画师,手下的画师再一次陷入被潜规则的绯闻。
    一步一步,简直可以堪称精准的踩进了坑里。
    潜规则的事情,沈非刚刚经历过,不说吃一堑长一智,好歹总归要对手下的画师告诫一番,怎么还会在同一个男人身上栽了第二个画师。
    就算不是阴谋论,网友看客们都觉得这事情透着古怪。
    “也许沈非这个经纪人根本就是一个拉皮条的,他和姓戚的富豪就是一伙的,池闻那会儿他最终是跑了,换了梁桐,估计是一拍即合,才被锤死了。”
    不得不说,评论里有人真相了。
    沈非的工作室很快出了声明,警告要发律师函,一半是为了梁桐,另一半则是为了沈非。
    明星当事人发声明也就算了,经纪人发声明,还是第一次看到。
    热闹看到一半,张三仿佛是一个通风报信的马仔,又跑来对姜澈通风报信。
    “沈非翻身的机会来了,姓戚的也要抱的大腿出现了,他正想着办法攀附人家呢。”
    只要抱到大腿了,什么事情都好说。
    再黑的黑历史,还不是也能洗白?
    姜澈难得出乎张三的意料,整了一下身上的衣服,站了起来,“既然这样,那我们也去抱一下大腿,到时候搅了沈非的计划,他的表情一定很好看。”
    张三这次却是面露狐疑。
    “你怎么这么积极了?”
    姜澈笑笑:“肯定是被你感化了啊,我觉得做人不能太咸鱼,凡事还是要主动积极一点。”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