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惠和城平山县苏宁苏公子上榜,位列第二十二。”
“恭喜惠和城平山县苏静致苏公子上榜,位列第二十九。”
“恭喜惠和城平山县苏远苏公子上榜,位列第四十五。”
“恭喜惠和城平山县苏志苏公子上榜,位列第五十八。”
“恭喜惠和城平山县苏淡苏公子上榜,位列第七十九。”
“恭喜惠和城平山县苏波苏公子上榜,位列第八十五。”
……
惠和城平山县今年前所未有的出了六名秀才,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结果全部出自苏氏族学,全部姓苏。众人都忍不住心生疑问:莫非这平山县的文气都集中在苏家了?现在改姓还能不能来得及?
哦不,第一位第十二名的刘章不姓苏?!呸,刘章他是苏顺的未来女婿,约莫两年前入的苏氏族学。他不姓苏,比姓苏更代表了苏顺的教学水准。刘章:不,我代表了苏明月的教学水准。
其他学堂的学子们眼睛都要红到发绿了。怎么的,一边是颗粒无收,一边是前所未有的丰收,十年寒窗,这对比怎么能让人接受。
其实,按照真实水准来说,苏氏族学是突出了一点,但是按照以往的数据,其他学堂每年也是可以出那么一两名秀才的。
但是,谁让今天天公不作美,天上下了点雨,其他学堂准备的不够充分,要不淋了点雨,要不着了点凉,而苏氏族学就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此消彼长,就现在这种一边倒的情况了。
不过,个中缘由,大家是不会深究的。现在就是结果导向,大家只知道苏氏族学出了六名秀才。谁家有个读书的小娃娃,不想送到苏氏族学去,无奈何不能改姓。其实不姓苏也可以,但凡苏顺再有一个女儿,求娶的人都能从平山县南大门排到北大门。
外姓人羡慕妒忌恨,苏氏族人则笑到嘴巴都酸了。苏族长做梦都要笑醒,深觉自己是苏氏历任族长里面数一数二的能干人。眼看着苏氏家族要崛起,苏族长觉得自己的名字一定会在族谱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供后人敬仰。
不过,有开心,也有一点甜蜜的烦恼。
皆因,通过七大姑八大姨、各种猪朋狗友哦不志同道合的朋友,找上门想要入苏氏族学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苏族长已经受欢迎到,只敢在苏氏的地盘里面抬头挺胸的溜达,但凡出去外边,见到个人都要上来搭讪家里有个适龄的学生,想要送到苏氏族学来。苏族长他负担不起这种甜蜜的烦恼啊!
不过,有些人可以躲,有些人苏族长还是很为难的,比如,自家小舅子的儿子,生意场上密切相关的合作伙伴,平山县各大家族的族长。
“什么?我现在不带新学生!下个月就是三年一次的乡试了,我要带着学生们全力准备这一次的考试。”苏顺听苏族长说完,直接明了的拒绝。
苏族长本来就是拉不下面子来说一说,也不是很诚心,现在一听,乡试要紧,立马说到,“应该的,应该的!你专心准备乡试就可以了,其他的我来处理。”
苏族长他小儿子,也是一名秀才啊!差点耽搁了大事!
苏族长回到家,义正言辞的告诉求情的各位,“顺弟他只是守孝期间教一教族中子弟,完全没有扩张学堂的意思。现在乡试在即,大家不要打扰顺弟带着学生准备乡试,不然不要怪我翻脸。”
众人一听,无奈何,只能暂时打退堂鼓。
九月初七,是三年一次乡试的日子。因惠和城是大城,距离京城也近,算是直属,因此惠和城的乡试也是在府城进行的。
这次乡试,苏氏族学的众位秀才也是由苏顺带着,统一行动。
“好多秀才啊。”上个月刚刚中了秀才的,年纪最小的苏波感叹到。他的秀才名次比较落后,举人基本无望。但苏顺说了,乡试三年一次,每个人都要来考,起码多一点考场的经验,因此,苏波过来,长见识来了。
“可不是,怕有上千人了吧?”另一名秀才接话到。平常在平山县这个小地方,觉得自己这秀才功名也是受人尊敬。结果来到这里一看,秀才就像是地里的大白菜,一棵连一棵,不值钱。
“惠和城有三个大县,七个中县,和三十六个小县城。我们平山县只是一个中等县城,历年累计下来,已有近四十名秀才。各个县城合起来,不可得有将近千人。”陈二公子紧张的时候,话特别多。
“我们府城每次取多少名举人?”刘章开口问。
“正榜七十人,副榜十二人。”陈二公子此话一出,周围瞬间沉默一片。
众人皆在心内默默计算着,自己能不能在这一千名秀才里面排名前七十,又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排到前七十。
至于副榜,那是给后门大户进的。虽然说为了证明自己欲盖弥彰的不公正,偶尔也会有那么一名普通秀才,但众人都不指望这个。
平山县的众秀才,忍不住偷偷的看向苏顺。此时此刻,更加明白苏顺这个榜眼的份量。而能得这样一位名师的教导,无形中,好像能在黑暗中,给自己一点信心和指引灯光。
“紧守自身,不移我心!”苏顺见众人心有浮移,呵斥道。
“是,先生!”众人齐声应答。
乡试连考三场,每场三天,合起来就是要考九天。这九天里,考生在考场里紧张答题,苏顺在考场外焦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