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帝想想自己左右没有要紧的事情要处理,同意大臣的话,让人把梁君末请进来。
今日梁君末穿的是亲王服, 黑色的绸缎,大红暗纹,把他一身的随意散漫都包裹起来,流露出不一样的正经严肃。他面容英俊,身姿挺拔,步步走入大殿,仿佛神祗从天而降。在场的人无不屏气凝神,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来者不善!
梁君末在大殿中间停住脚步,抬手给南帝行礼,礼数周到得体,反而让人更加胆战心惊,觉得他是先礼后兵。
张达等人暗中交换眼神,侍卫长去保护梁君末以后,传给他们的消息不少,但这两日突然一个也没有。若不是侍卫长还好好的在宫里,他们都要怀疑是事情暴露,梁君末今日来兴师问罪。
南帝和梁君末说两句客套话,问他前来所为何事。
梁君末的脸上又出现一贯的笑意,让四周近乎凝滞的空气骤然一松。他慢条斯理的开口,语气稀松平常,语速适中,但说的每一个字都充满剑拔弩张的紧张感。
“贸然前来还请陛下海涵,我这次前来南国,因为身上有伤走的慢。一路上走走停停,看过南国不少美景,也遇见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其中有件事还和我有些关系,不过当时人在病中,思绪不清不楚没有反应过来。昨夜和这事有关的人突然逃难到沁园,本王听完他的遭遇即愤怒又震惊。朝堂之上,不缺玩弄权术之辈,这本是陛下的国事,我不该插手。可偏偏此事因云闲而起,虽然云闲已经不在人世,但有些公道本王还得替他讨回来。”
梁君末说的认真,他对楚云闲的态度和他来南国时完全不同。那个时候他对楚云闲的死表现的漫不经心,甚至还因为这些和四皇子大打出手。如今他突然跳出来说要讨公道,不少人心里开始打鼓,觉得这是蓄谋已久的开战借口。
南帝心里同样掠过这样的念头,不过很快他就打消掉。梁君末孤身前来,带的人手还不够一只手,就算成功挑起战乱,他也不能全身而退。梁君末这般聪明的人,不会做这样的亏本生意,那只能是真的有事。
“梁王爷有事明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你想给楚云闲讨个什么公道?”南帝问道,心里并不觉得楚云闲能有什么事值得梁君末为此大动干戈。
梁君末谢过南帝美意,目光在张达那边掠过,沉声道:“我曾听云闲说过当初对战蒙果丹他战报被拦截一事,原本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算了,没想到听见更有趣的说法。当日陛下你处置的侯江并非真正的幕后主谋,而是有人指使他这样做。不仅如此,当年延误军情的冯进也是受到这人的胁迫,才不得已做出错误的选择。 ”
梁君末提高声音,每一句话掷地有声,朝堂上爆发出一阵惊呼,大臣们诧异的盯着梁君末,一脸的不敢置信。谁也没想到梁君末讨公道就是翻旧案,说的还是如此劲|爆的消息。
南帝的手掌紧紧的抓住龙椅扶手,目光阴鸷的看着梁君末。这件事情他当然知道不是那么简单,只是背后牵扯的势力过广,他才简单处理。为君之道重要的是平衡,梁君末跳出来想要打破这种制约局面,无疑触动南帝的底线。
面对南帝的怒气,梁君末没有半分退缩,昂首挺胸,直视南帝的眼神道:“将在外保家卫国,臣在内断其后路,这是要寒百万雄师之心。南国身为东域三国之首,却任由这样的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对那些泣血鸣冤的人视而不见!敢问陛下一句,你怎么对得起那些无辜死去的亡魂?他们可是为了守护这个国家,守护你,才拿上兵器,让双手沾染上鲜血……”
“梁王爷,注意你的口气,你现在面对的可是一国之君。这里不是戚国,不是你能嚣张的地方。”有人跳出来打断梁君末的话,在满朝文武都安静的情况下,这人出现的突兀又正常。
梁君末朝那人看一眼,嘲弄道:“张大人,你急什么?难道是怕我忘了你派人刺杀我的事,特意跳出来提醒我一下。”梁君末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扼腕道:“没关系,替云闲讨回公道后我会慢慢和你算。哦,如果那个时候你还有命站在这里。”
继旧案之后又一重磅消息,砸的大家头昏眼花。难怪梁君末来者不善,原来是还有更大的事在后面。而且听梁君末这意思,似乎楚云闲的事也和张达脱不了干系。大臣们的眼神都变的怪异起来,时不时的看向张达。
张达没想到梁君末说翻脸就翻脸,连个征兆都不给。他隐晦的看着御前站着的侍卫长,见他目露惊讶之色,一脸诧异,显然是还没有执行命令。
既然侍卫长没动手,那动手的人是谁?张达想不明白,憋红脸道:“血口喷人,我什么时候派人刺杀过你?”
没有人执行命令让张达心里还有几分底气,他故意表现的怒不可遏,仿佛梁君末的怀疑对他来说是极大的侮辱。
刺杀亲王的罪名不小,南帝不敢马虎,这可关系到两国关系。梁君末说的笃定,张达也反驳的底气十足,看起来两个人都没有说谎。
“梁王爷,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有大臣揣摩圣心,出来打圆场。
梁君末似笑非笑的看着张达道:“行刺的凶手被当场抓获,亲口说出幕后主使。左右我今日要上殿前鸣冤,就干脆两件事情一起提起。两件事的证人都在宫门外候着,我所言是真是假,陛下把他们请进来便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