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地抬足跨过血渍,李去非接近墙边,举高火把再照,墙上果然如她所料留有字迹。
大多是拙劣不堪的血书,有指天骂地的愤慨,有故作英勇的豪言壮语,也有留给父母妻儿的忏悔思念……最多的,却是一个一个死囚的签名。
“陈无极、张英雄、李卧虎、蔡河流……”李去非默默念诵这些名字,嘴唇因为缺水干裂,微微的疼,血渗了出来。
这些名字仿佛带着罪人们最后的执念,血淋淋地布满半幅墙壁。李去非一眼扫过,在名字的最末,有人饱蘸墨汁,用极漂亮的颜书题了前朝辛稼轩的一句词: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男儿到死心如铁……”李去非微微一震,不禁抬高手,轻轻抚过这行字迹。
不知是怎样的人才会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做此感叹,李去非浮想联翩。“恶贯满盈”,若论的是不赦的十恶大罪,她自己怕是也够资格在这面墙上留名,以供后来者瞻仰。
想到这里,李去非忽然来了兴致,她从火把末端折下一小截木条,到火上烤得黑漆漆,便在墙上写字。
最后一笔拉到底,李去非退后一步,得意洋洋地看着那行字咧嘴笑,嘴唇干裂得更严重,咸乎乎的血水浸进嘴里,她也不以为意。
身后突然传来轻响,如一叶坠地,又或是一名轻功绝顶的高手。
李去非头也不回地道:“有没有白糖糕?”
身后一遍静寂,无人应答。
李去非无奈地垮下肩膀,道:“好吧,蟹黄酥、桃片糕、碗豆黄……随便哪样都行。”
仍是没有回应。
李去非差点吹胡子瞪眼,虽然她既没有胡子,也懒得瞪眼睛。
“喂喂,肉包子总有吧?要不……又干又硬的隔夜馒头?”
沉默中,若有似无的脚步声缓慢地接近她。
“算了。”李去非泻了气,挥手道:“什么都没找到不是你的错,你能平安回来就好。小樾——”她蓦然转身——
身后立着一位身穿大红缂丝袍,鹤发童颜的老人,正笑眯眯地向她拱手行礼。
“老奴见过李公子,一别经年,李公子风采依旧,老奴却垂垂老矣,这人世间浮云苍狗,聚散离合总是无常。当年李公子在大雪中洒然而去的背影,至今尤在老奴眼前。”
李去非看着那张童颜,他的笑容让眼尾的皱纹堆起来,其它地方的皮肤却仍是平整光滑,泛着红润润的光泽。
她的目光下移,停在他胸口一个小小的破洞上,恰恰好是一个指节的粗细。
大红缂丝袍上似乎有血迹,似乎没有。
李去非仿佛听到了地表之上,九天之外滚滚而来的雷声,这雷声震得她站立不稳,耳边嗡嗡作响,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她甚至怀疑自己还能发出声音。
事实是,她拱手答礼,平静地道:“李去非见过韩公公。”
又一支火把将要燃尽,最后的异常明亮的光照下,墙上新添那一行字清晰可辨。
“赵氏夫妻到此一游。”
第十八章 死不死
嘉德朝的司礼大太监韩珍,据称为官中第一高手,手下毙命的刺客反贼不计其数。因他从不留活口,所以人人皆知他武艺高强,却不知究竟高到何等程度。传说,先帝驾崩前亲手将心爱的小儿子托付予他,他便也辞去官职,忠心耽耽地守护那小小的婴儿,直至他长大成人、权倾天下。
韩珍伸手虚抚了李去非一下,阻住她行礼,圆圆的眼睛笑眯成一条缝,道:“李公子不必多礼,老奴受不起、受不起。”
李去非勉强镇定心神,抬眼看向韩珍,问道:“韩公公多年未踏出王府,此番前来,未知所为何事?”
韩珍笑眉笑眼地道:“王爷常夸李公子明慧,自是无须老奴赘言。”
李去非凝眸看他,道:“李去非何德何能,竟劳动韩公公大驾。”
“李公子名动天下,老奴能侍候您,是王爷赐给老奴的福气。”韩珍用左手轻轻撩了撩右边的袖子,露出一只年轻的右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去非没有动,良久,她举高火把,缓缓举步上前。
不过三尺的距离被她一点一点拉近,火光跳跃,韩珍微微躬身,姿态谦恭笑容和蔼,竟是纹丝不动。
李去非脚步一顿,淡淡地道:“小徒赵梓樾,功夫学得马马虎虎,偏不自量力,没事就爱拿指头东戳西戳,尤其嫉妒人家衣裳比他的漂亮,非要给人家戳个洞。”
“韩公公这件缂丝袍可不便宜,李去非既然当人家师傅,就得认倒霉。呃,我欠您多少银子?”
韩珍略略抬首,李去非屏住呼吸等他答话,空着的右手在袖子里紧紧掐握。
“李公子悠游江湖,可曾听过无知小儿嚼舌,说老奴手下从不留活口?”
……那雷声又来了,比不了“天雷轰”仿佛撕裂天地的壮烈,只是“轰隆隆轰隆隆”,如惊涛骇浪一般以不可抗拒之势向她席卷而来,淹没她所有的知觉。
看不见、听不见。
李去非强撑住最后一线清明,颤声道:“公公也说是‘无知小儿’,世间愚人皆是如此,于王爷,于您,从来都是以己心度人,妄加揣测。他们又怎知王爷之心,皎皎可百里日月。他们也不知李去非浪得虚名,早该一死……以谢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