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来人竟然还穿着一件胡服,头发只简单绑成一个马尾,虽然精神奕奕,但在一众打扮精致的姑娘中,不由显得无比扎眼。
窃窃私语声自四处响起,“这是谁家的姑娘,好大的胆子!”
“好像是叶家的大姑娘……”
“噫?是那个镇守西北的叶家?”
来人正是叶蓁,她躬身与长公主请罪,“臣女随父兄回京述职,路上遭遇匪徒耽搁了时间,今日刚刚抵京,失礼之处,还望长公主恕罪。”
“无妨,快起来,”长公主笑着叫她起身,“来了就好,本宫都以为你赶不上了。”
长公主笑着问了几句叶蓁的近况,叶蓁一一答了。长公主含笑点头,又问道:“你此次随父兄回京述职,以后可是要定居京城?”
叶蓁摇了摇头,“我叶家世代镇守西北,我自然要与父兄在一处的。”
长公主赞道:“果真虎父无犬女,叶大姑娘出身将门,志向高远,让人钦佩。”
叶蓁谦虚道:“长公主谬赞了。”
灼华看着本来在自己身上的视线被叶蓁夺走,不由不服气地撇了撇嘴。
她开口道:“叶大姑娘来迟,长公主好性儿不与你计较,我这种小家子气的可不依。”
叶蓁先是一愣,随即好脾气地点头道:“自然,我自罚三杯。”
灼华一噎,不知道为什么,看叶蓁更不顺眼了。
两人对视一眼,叶蓁对灼华笑笑,灼华怔了一下,随即摸摸头发轻哼了一声,不再言语了。
两个姑娘第一次见面,都在心里记住了对方。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时谁都不知道,在前方等着她们的,会是那样的一生。
第24章 戏中戏(一)
西北, 大同。
这里是大兴的边关重镇,有道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的边塞, 冷风依旧刮骨。走在街上的百姓们裹着厚实的外套, 脚步匆匆。
一队快马奔入城中,扬起阵阵风沙, 路上的老百姓本能躲避。
但等看到为首之人的熟悉身影, 众人立刻放松下来,胆子大的还跟马背上的少女打招呼,“叶大姑娘好啊!”
有些刚刚入城的人不明所以,“那是谁啊?”
旁边有热心的大婶跟她解释,“西北侯知道吧?”
西北侯府叶家世代驻守西北, 很受当地百姓爱戴, 威名传遍了整个大兴朝,问话的人自然知道。
见问话之人点了点头, 大婶自豪地指了指马背上的姑娘, “那就是西北侯家的叶大小姐!”
旁边人听到他们的谈话,都不由看向那个越来越远的身影,脸上是钦佩和与有荣焉。
“叶大小姐一身的好功夫, 及笄前一年就跟着父兄上战场, 杀鞑子,保家卫国,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巾什么眉……”
“是巾帼不让须眉。”问话之人接话道。
“没错没错,”大婶连连点头,乐得合不拢嘴,“小老弟一瞧就是读书人……”
她转过头,刚想再说什么, 却见问话之人皱起眉头,一副大感扼腕的样子,“一介女子混迹军营,牝鸡司晨,成何体统?”
大婶听不懂他说的“牝鸡司晨”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这人说的不是好话,脸上的笑一下子就收回去了。
“我呸,哪里来的酸丁?”大婶叉腰怒骂,“女子上阵打仗怎么了?鞑子来的时候,城里男女老少全得上阵,老娘没嫁人时还拿菜刀上过城墙呢,你这小白脸,没经历过打仗就别满口喷粪!”
边塞民风彪悍,鞑子扣边战事吃紧的时候,老弱病残都能抄起家伙跟鞑子比划两下,故而小小年纪就上战场杀敌的叶家大小姐,在边民心中的地位很高,哪里容得别人这样胡言乱语?
问话的男子脸色忽红忽白,颤抖着手指指向大婶,“……粗俗!粗俗!成何体统!”
大婶又呸了一句,旁边有人听到二人争吵,也都你一言我一语地挤兑起男子,直说的他面色青白,最终掩面而去。
叶蓁不知道身后人的谈论,她一路回到西北侯府,翻身下马,马鞭向后一扔,往正院而去,“娘,我回来了!”
听到女儿的声音,徐氏眼中不由露出笑意来。
她放下手中的绣绷,让身边的丫鬟准备茶水点心,自己起身到门口迎接。
看到女儿风尘仆仆的样子,徐氏脸上的笑意又真切了几分,“快进来。”
叶蓁快步上前将徐氏扶进屋里,“娘近来还好?弟弟呢?可曾调皮?”
“家里都好,你爹刚给你弟弟寻了蒙师,正上课呢。”
徐氏打量着叶蓁,语气露出几分心疼,“倒是你,怎么又瘦了?”
叶蓁笑笑,“别看女儿瘦,可身上力气大着呢,军营里三五个兵一起上也打不过我。”
二人坐下,徐氏将桌上的点心推给叶蓁,“厨房新做的,是金陵那便传过来的新花样,尝尝。”
叶蓁拿起一块小点心尝了一口,太过甜腻了些,她将手里这块吃了一块就放下不再动。“娘叫我回来有什么事?”
女儿少年老成,懂事之后就不会在母亲怀里撒娇,徐氏又是骄傲又是遗憾。
一晃眼,女儿就这么大了。
“蓁儿,”徐氏措了措辞,语气小心,“娘那天去胡夫人家做客,他家嫡次子跟你差不多年纪,长得周正,性子也好,你们都是年轻人,要不要认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