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孟误会了宋灯的沉默,他问她:“他们是如何打动你的?”
一桩婚事,一位年轻俊秀的郎君,一句哄骗人的甜言蜜语?
宋灯先是发怔,尔后愠怒。
元孟可以无视她的情谊,却不应当对她连对臣子的信任都没有。
她冷静地叙说着心中所想,没有抬头去看元孟的神情,说着说着,她突然跪到了地上。
元孟要拉她起来,怒道:“不准跪。”
宋灯不肯起,也不愿看他,而是道:“臣请出京。”
似乎是主人太过惊讶的缘故,拉住她的手一下失了力道。
宋灯知道,说完接下来的话,不管是从什么方面考虑,她都不该留在京城了,所以才率先说了那话,此刻道:“自昔年张阁老之事起,臣便日夜有思,时至今日,更觉如此。”
元孟冷冷道:“如何?”
宋灯道:“臣以为,陛下以治理天下为手段,实则只想保全君王基业。此非臣之道。”
元孟沉默许久,似乎失了怒气,只是道:“这只是你的一己之见。”
宋灯抬头,问:“敢问陛下,如能选择,是教民以愚,还是启民以智?”
元孟没能马上回答,他无法脱口而出骗她的话。
而他二人都知,有时沉默也是一种答案。
宋灯道:“陛下,道不同不相为谋。”
她向元孟磕了三个头,尔后起身,扬长而去。
有些话,宋灯不吐不快。可她心知,说了这话以后,她同元孟再回不到从前。若她日日出现在他眼前,让自己的名字不绝他耳,兴许某一日,他也会真正对她生出憎恶。
若是离得远了,兴许他还能念念旧情,原谅她今日狂言。
况且,她也不再想留在他身边了。
宋灯不怀疑,纵使太平盛世只是元孟用来巩固帝位的手段,这天下一样能慢慢靠近她想要的模样。
可她还是想去那些远离天子的地方巡察,看看他的那些新法到了陈国各个角落,又能变成什么模样,是否有她力所能及之事,能将那些好处真正落在百姓身上。她会用她自己的方式,去一点一点改变这个国家。
有一份心,便尽一份力。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一句化用鲁迅先生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不管大家是喜欢还是讨厌元孟,他都确确实实是宋灯之外的主角。
在写下这篇文的第一个字之前,我就想好了两条线,小宋和小元一条,小宋和小燕一条,每一条线都有一个关键词,小燕的留到最后一个番外说,今天说说宋灯和元孟的。
他们这条线的关键词是“错过”,感情基调是意难平,其实写完这个番外,我自己是心满意足了,不知道有没有成功为大家勾勒出那种感觉。宋灯和元孟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截然相反的地方,但这不代表他们一定要分道扬镳。如果他们能互通心意,或许会为彼此改变,也能成为一对眷侣。
为什么一定强调互通心意呢,因为小宋是真的外柔内刚,她喜欢一个人,可以为他牺牲很多事情,但也有自己最基本的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固执己见”。如果双方是你来我往的,她会尝试改变对方,也尝试为对方改变,但如果是她自己单向的,在几次尝试而不成之后,她会选择固守自己的信念,这是性格使然。
而小宋和元孟一直在错过,错过时机,错过悔悟,错过对彼此的心意。如果前世,元孟有勇气去直面这一切,而不是单纯地后悔,下意识地将希望寄托在“重来一次”上面,也许情况会不一样。如果今世,他对自己坦诚一点,也许就不会“一手造就”这一切。从他错过那场花灯会开始,他便在将宋灯推向燕虞,这种“一手造就”是这条线设置的最大虐点,前期虐的是宋灯,后期虐的是元孟。
我个人觉得宋灯和元孟之间这样的感情设置是有一定戏剧张力的,有它的特殊美感,所以我把元孟设成了主角。但我也觉得,他们之间错过要比不错过更美,在错过的过程中,他们的所有性格都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所以最终构思里,并不强求他们的HE。
第70章 番外二·同舟共济
宋姑娘和燕世子成婚了。
陈蓉收到信时, 面上难得露出一些笑来。宋灯离开青州时,曾经问过她,是否要随她一起去京城。陈蓉知道, 吏目这个位置她已经坐稳, 就算宋灯离开,她也有把握,能继续长长久久地担任下去。当然,少了宋灯宋炀的照拂, 日子不会像从前那样好过。
可她更明白, 如果到了京城,只怕连这样的机会都不会有。她定然也能在宋灯身边起些作用, 可那不是她想要的。
宋灯尊重了她的选择,只对她道,需要帮忙时便写信给她。
陈蓉想, 她这一生最幸运的便是遇见宋灯。哪怕她如今这样在许多人眼里是离经叛道, 是以后找不到好归宿的可怜女子,她也心甘情愿。
既有“此心安处是吾乡”之语,又怎会只有男人才能做归宿呢?她如今这样, 便已是她的归宿。
陈蓉下值,离开州府。
如今州府换了主人,她同新知州并无太多私交,仍住在州府中难免显得不太合适, 便在左近租了一处小院, 等攒够银子,便会买下, 也算以后的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