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整理杂物,翻出一个旧箱子,里边是藏起来的老书,之前无聊从老宅翻出来的。
里边有小时候写的日记,唐觉晓笑了笑,坐地上翻看起来。
他小时候有写日记的习惯,不是应付语文老师那本,而是写给自己看的各种记录、总结。
他记日记的格式是先写一句自己领悟到的东西,然后两百字写自己怎么得出的这结论。
诸如“事成之前不可以说大话,免得被打脸”、“事成之后最好也别说,避免被盯上”、“外人不可以过于信任,还是要靠自己”、“吃喝不重要,省钱买本书,买几本漫画好过吃一次大餐”……
说是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记,一般是某天遭受不公、受到欺辱、恍然大悟,他就会闭门思考,然后写东西。
在箱子里还有一些《论语》、《民族民间传说故事》、《希腊神话》、《成语故事》之类的,小学时候看的东西。大多是盗版,毕竟他小时候想买正版都难,他小时候也没正版盗版的概念。
《极限挑战》里有一个走六步的问题,有就走一步,一共六个问题,合计六步,第一个问题是父母双方是否都大学毕业……
唐觉晓小时候唐爸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唐妈是高中毕业,到后来就全是教授了。但真正启蒙唐觉晓分析问题的,是10块钱一本在街边买的满篇错字的《论语》。
在很小的时候,唐觉晓就意识到了自己身体不好,三餐都按时吃,各种求教高手,胡乱练过很多东西。
小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所在地教育资源不足,有点本事的谁做老师呢?老师里有点本事的谁还待在这?
以现在他的思维逻辑去看待这事,教育何其简单。
官府运行尽量低成本高效原则,人民就会获益,所以教育就是兜底。
增加教育质量的方法很简单,增加成本就行,厉害的人就愿意去教书,但要考虑官府和人民能否承受,毕竟成本来自于税收、国企、印钱。
不管教育成本是高是低,都会有一个分配问题。有些人是完全不明白自己的敌人在哪,不知彼,甚至不知己,输赢都是莫名其妙的,但唐觉晓发现自己自幼就明白。
唐觉晓小时候先遇到的第一个教育问题,是他被老师刁难了,送几斤苹果到老师家后问题解决,这成本较低。后来问题是学校课程变轻松了,但开了兴趣班,成本就比较高了。
但这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第一名只有一个,放到后来就是某个大学专业对地区的名额限制。
所以唐觉晓曾经认真分析总结了一下,他真正的对手,一直是教室里一起学习的沙雕同学们。放长远点看,对手有北上广深混不下去,卖房来桂发展的人。因为桂地女方要的彩礼少,对手肯定包括全国其它各地的男人。
虽然不太和谐,但这就是现实。
人一开始都会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人皆醉我独醒之类的,觉得藏地不够安全,自己不可能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工作,爱情很重要,有情饮水饱……
等出了学校了,真正面对现实了,人就会变得现实。
首先要认准对手,才能谈怎么应对。
一些成年人,三餐都在外边吃,什么都追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没钱这是很正常的事。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裉节儿上,大多数人是不懂的。
治国、治家、治己,道理是相通的,开源节流罢了,多存钱,尽量把钱花在高回报的地方。半部论语治天下值得怀疑,一部论语解决点自身问题是可以的。为人、学习、做事、择师、择友,论语这部粗浅、老套、过时的封建儒家糟粕,教会唐觉晓很多事。
“怎么进杂物房就不出来了?”
“翻出了小时候的日记,忍不住看了起来。”
“给我看看。”
“拿去。”
傅梦瑶好奇心旺盛,坐旁边当小说看了起来,忍不住说:“你……早慧啊!”
“早慧也容易早衰,爱动脑的人一般不爱动手。”
“不是……看这日期,我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你就琢磨着娶卓依婷了?”
唐觉晓内心复杂……
美国大选沸沸扬扬,很多人各种讨论、关注,不过大家出发点不一样。
作为一个中国人,悲观点看,搞不好未来30年,让中国人平均资源、平均财富达到美国水准,都不一定办得到。
不过要是乐观点看,人都是一辈子,欧美双色、民粹越来越严重了。
头脑风暴会议上,唐觉晓说:“通过最近几个月的新闻,我看到了一些现状,预测了一些未来。”
“比如说?”刘欢问。
“有些人支持女人,因为男人自称民族主义者,男人反对女同等等,很多美国大学生、白领,已经何不食肉糜了。一些人宣传人道主义和民粹,估计他们是真信这个,所以愿意接受非法移民。如果哪个中国人说要接收国外难民,我会恨不得揍他一顿,更不用提接受非法入境了,谁知道这是什么罪犯?非法入境本身就是非法的。人不可以不仁,但同样不可以太圣母,帮助别人的前提是不可以伤害自己。不一定是美国上边的人蠢,也可能是坏,毕竟搞快乐教育,不快乐的就能赢……方方面面的,都要考虑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