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您在工作之余,要记得规律饮食,穿衣保暖。入秋宜进补,养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地调理。
    从前我在您身边时,总请林嫂为您煮薏米山药粥。如今我不在您的身边了,您也要记得时时保养。
    望您幸福安康
    许锦年】
    ===
    沈钧鸿的回信:
    【锦年,见字如晤:
    听闻你已在博闻大学任职,我十分欣慰。
    当日我一时不察,让你陷入不必要的纷争与麻烦里,心中愧怍至今。校园里虽也有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但总比游走于商政两界要好。我相信,凭你的能力,必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分别以后,虽有思念,但一想到从今往后,你将生活安稳,我便也安心了。
    总之,祝你前程似锦
    沈钧鸿】
    ===
    许锦年没赶上轮渡和沈钧鸿天涯永隔后,所写信件其一:
    【先生,见字如晤:
    我本想与您同去海外,只可惜世事难料,天不遂人愿。
    那日路经华昶路时,恰逢敌寇轰炸,我在奔走途中,亦是负伤昏死。待我再转醒时,见得断壁颓垣,满目疮痍。
    当时道路封堵,我错过出海的轮渡,自知再无相见之日。但我写下这封信时,仍心怀希望,只望着有生之年得见四海太平,让我的沈先生重返故里。
    我会一直在博闻大学教书授课,耐心等您归来。从今天开始,仍每月写下一封书信,纵使无处寄送,也要记下些心里话。等到相见之日,我会将信件悉数拿出来,告诉您这些年的光景与心境。
    祝您旅途愉快,平安康健
    许锦年】
    ===
    沈钧鸿的信件:
    【锦年,见字如晤:
    在轮渡开启后,我才得知华昶路遭遇轰炸,心中无比担忧,不知你如今是否安好?
    自扈上一别,纵使晓得再见的机会渺然,我仍想提笔与你写信。这些信件,也许你永远都无法收到,但里头的情意一分都不会少。
    每月一封的信里,我会与你说说国外的风土与趣事,就像闲话家长。
    在我的心里头,总觉得你我还能再相逢,就像兜兜转转的风筝,只要线还牵在原来的地方,离的再远又有何妨?
    如果你听到这句话,又恰好站在我跟前,大抵仍要笑我过于浪漫主义吧?
    我却要说,这并非深受洋派人士影响的罗曼蒂克精神,而是心怀希翼,静候佳音。
    祝你风华似锦,喜乐平安
    沈钧鸿】
    ===
    许锦年没赶上轮渡,和沈钧鸿天涯永隔后,所写信件其二:
    【先生,见字如晤:
    转眼已分别三年,海内战事愈发吃紧。博闻大学将举校迁址别处,我也将随校长与同事同去他乡。
    这一去,也不知何时能归来,更不知是否有命归来。我只怕我去后,您复又归来,两方错过,再无相见之日。
    但我转念一想,您举家奔赴海外避乱,近年必不会重返扈上,便复又心安。可与此同时,我却又无比难过。
    人的一生之中,究竟有几个三年呢?三年之后,转眼间便又是三年,时光蹉跎,再回首,就是一生飞逝而过。
    我真希望还能与您相逢。
    祝您万事顺遂,前路坦荡
    许锦年】
    ===
    沈钧鸿的信件:
    【锦年,见字如晤:
    我身在海外心系故土,近来读报,猝闻扈上沦陷,万分忧戚。你若仍身在扈上,须得万分小心。
    我也曾打听过扈上的消息,只可惜战火连绵,友人离散,什么都问不着了。如今我最担忧的人,莫过于你。你独在战乱之地,无依无靠,若是遇上万一,连商量的人都没有。
    现如今,战事已逼到家门口,年岁动乱,终究是平头百姓最苦。你若支持不住,便往南面去,背井离乡不是大事,人总要谋一条活路。
    想来真是可悲,我洋洋洒洒写了这许多字句,却无法寄出,你亦不能收到。眼下,我只能孤坐于窗前,伴着一盏台灯,将思念与担忧寄托于字里行间。
    纵使是这样,我仍觉得我们还能再相遇。冥冥之中的事情,谁又能猜得到呢?
    愿你平安无忧
    沈钧鸿】
    ===
    许锦年没赶上轮渡,和沈钧鸿天涯永隔后,所写信件其三:
    【先生,见字如晤:
    一晃之间,我已流落异乡十余年。
    十年之间,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我已两鬓斑白。我仍在学校任职,每每看见青春年少的学生们,便不免感慨良多。
    遥想当年,我与您初相遇时,也是他们这般的年纪,十八九岁,正值青春年少。
    这十几年里,我辗转奔波,不得已之中,丢弃了许多东西。唯二留在身旁的,除了写给您的信件,便只有那本《飞鸟集》。
    《飞鸟集》中有一言,“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有一天,我们梦见我们相亲相爱了,我醒了,才知道我们早已经是陌路”。
    每每读之,心中慨然,泣涕涟涟。
    我不敢奢求其他,只求还能见上一面,一面便好。
    望您心有灵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