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虽然大明是两京制,南京也算是都城,而且和北京城有着同样朝政体系,南京、北京两套朝官班制是一样的,但是谁都知道,在南京官场上混的,不是养老的就是倒霉的。
    更不用说,自宣宗之后,大明的皇帝有多少年没有去过南京了?
    哦,武宗皇帝不包括在内,他老人家比较跳脱,出宫的次数是别的皇帝没法儿比的。
    皇帝不仅自己要往南京去,还宣诏让一众宗室都往南京走。
    大明的宗室自太祖算起来好几百万呢,真要全往应天府挤,怕是能把全城塞满了,还不能完全塞下。
    能往南京露面的都是有爵位的,各王府是重点,直系继承人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在北京往南京的路上慢悠悠走着的朱常洛收到消息,唐王府的世子没了。
    朱常洛:我还能再说什么呢?
    虎毒不食子,不管唐王世子是不是老唐王他自己亲自下的手,他到底怎么死的,知情的人谁心里没点儿数?
    放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唐王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不成?
    虽然说唐王和他的庶子可能是因为害怕到时候朱常洛知道了真相怪罪下来,但是这种掩耳盗铃的举动也挺有趣了。
    如果大明宗室里都是以唐王为代表的这一群人的话,那朝臣们就不用担心了,大明药丸。
    朱常洛表示他很为宗室们的智商担忧。
    用这种不入流的后宅手段就算了,这种事情,有时候是不能单纯地以善恶对错来划分的,要是当年的万历皇帝成功了,福王朱常洵成为皇帝,那唐王府可能早就变天了,所以唐王想要不走正道为心爱的庶子谋利,纯粹地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老唐王想要按自己的心思走,人心都是偏的,没什么毛病。
    但是他虎毒食子偏偏食到一半,世子半死不活地被关着,谋划能否成功全靠天意?这特么就很搞笑了。
    要朱常洛说,要是唐王能果决一点,直接动手,而不是拖到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了。
    老唐王可能是因为父子亲情的原因没动手,但是他宠爱的庶子呢?也放任这样的情况留存,可见也不是有远见的。
    朱常洛表示,这些人啊,胆子不算太大,心性也不够好,大明的宗室真要都是这样的货色……啊,想想就要心绞痛了。
    不过唐王世子狗带也是有好处的,最起码知道消息的朱常洛有光明正大地过问唐王府的家事的理由了。
    于是在唐王府世子不幸病亡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世子长子就在天子的批准下成为了唐王府世孙,还被带着一道往南京祭祖来了。
    考虑到朱明宗室遍布全国各地,祭祖的时间定在了九月,也就是朱元璋冥诞的时候,朱常洛率着一众文武往南京来,路上自然不忘要视察吏治,路上遇上流民,除了赈灾外,还收拢了一批准备编入军队,看起来真真是旅游、办公两不误。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是一只因为写文献综述而很久没有码字的蠢作者,嗯,最近几章的评论完全不敢看呢【哭唧唧】【一只“不谙世事”的鸵鸟·jpg】
    第186章 准备
    路上的时候, 除了唐王府的那件大事之外,还同样发生了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
    地方上消灭了一批流寇,那批人差点就演变成闯衙造反的乱匪了, 若不是地方上的官员发现得早,呈到朱常洛的桌案上的, 就不会是锦衣卫的密报,而是一群人的请罪奏疏了。
    当然了, 和历史上的崇祯朝相比,如今的大明还依然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这种例子也只是个例而已, 无论是赈灾还是用兵,皇帝的内帑都还算银钱充足,苏杭等地更是有名的富裕,歌舞升平之景比之太平盛世犹有过之。
    明朝末年, 按照时间推算,正好遇上小冰河期, 气候灾害频发, 夏天大旱与大涝接连出现,到了冬天则是气候严寒。
    许多皇朝到了末年, 就是这么一副景象, 典型例子就是汉末。
    大明原本就在北边接连用兵,国内不仅不稳,还灾害频发,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最后导致了活活被两边的状况给拖死,建州女真没能解决,自己国内的流民更是日渐发展壮大。
    地方上的流民出现,这其实就是预兆,虽然现在国家的财政尚且充足,厂卫更是在全国各地潜伏调查,但是依然排除不了这种地方上的人阳奉阴违,或者上头被其他的事情绊住了,让地方上自己解决,但是各种设施、物资都不到位,总会有过不下去的人揭竿而起,不过现在看来,还只是小范围现象。
    因为南京城内也有一套朝廷班子,所以朱常洛带着往南京走的,都是一些比较重要,需要他时时垂询的官员,剩下的活计,被冷落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南京城里,多的是官员愿意为君分忧。
    南京城的皇宫一应制式与北京城相差不算太大,殿名也有许多被沿用了下来,朱常洛对于这座年久、未失修的皇宫还算是适应良好。
    南京城的环境还是叫人欢喜的,而且那些藩王为了讨好朱常洛这个皇帝,很是出了一些血,让他心情很不错。
    每代皇帝的皇子,除了登基、入继的,都做了亲王,这么多代传下来,光是亲王爵,就有八十多,刨去几个从初代起就绝嗣了的倒霉支系,剩下的依然数量庞大。
    朱常洛有好几个封了亲王的弟弟,往上数,还有皇叔、堂叔,论血缘关系,太祖时代就有的唐藩和他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要亲近也轮不到他们。
    可是偏生唐王带着世子和那几个封了郡王的庶子到了南京城后,头一个见到朱常洛的外藩藩王,就是他。
    然而没有几个藩王会羡慕老唐王的好运道,他们家的丑事在私下里已经传遍了,宠庶灭嫡,新册的世孙还同前世子一道被关了不知道多少年,鬼知道君上把他们叫过去是为了什么。
    好处总不能白白地落到他们家头上,这么看来,唐王被叫进宫,坏事的可能性更大。
    皇子、顺天府里的藩王诸子们虽然来到了南京,但是依然没能完全解放,还在皇极门左右厢房那边进学受教,唐王朱硕熿到了皇宫后,朱常洛就领着他和世孙朱聿键一道往皇极门走。
    朱常洛是皇帝,在宫中自有撵驾,但是为了锻炼身体,朱常洛也只是让人在前头清道——凡是宫女、太监在前头的,皆要避让,实在避让不了的,也都要背过身去,不犯天颜——唐王和唐王世孙一道跟在他身后走着。
    朱聿键走了没一会儿就气喘吁吁,面色苍白得比之老唐王尚且不如。
    “唐王,世孙的身子怕是弱了些。”朱常洛朝宦官们做了个手势,让他们开始准备在宫中行走的撵驾,又放慢了脚步,而后开口朝唐王说道。
    现任的唐王辈分比朱常洛高,毕竟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而初代唐王的排行都已经不知道排到多后面去了,这么多代传承下来,辈分的差别就更加明显,别说老唐王了,就是朱聿键,他的辈分都比朱常洛要高。
    要是朱常洛想要和他们拉拢关系显示亲近,还能叫个亲族称呼,但是辈分差得太多,显虚,更何况,无论是老唐王还是朱聿键都不敢让朱常洛这个皇帝纡尊降贵和他们细论亲戚关系。
    老唐王的面色倒还算镇定,不过言语间还有几分不自然:“仔细调养一番,总能好的。”
    朱常洛看了他一眼:“是呢,咱们皇家要什么东西没有?这世间能用人力搜罗到的东西,皆被用来奉养我们这些龙子凤孙,日后唐王对世孙的照养精心些,这身子,自然能慢慢地好起来。”
    老唐王听罢朱常洛这意味深长的一句话,额角出现了细密的冷汗,还没等他说什么,就有宦官带着简易的仪仗过来了。
    朱常洛在自己专属的撵驾上,老唐王和朱聿键分别坐上了两架抬椅,三人被人抬着慢悠悠地往皇极门晃去。
    朱聿键是世孙,还没有继承唐王的位置,作为继承人,他和皇极门里头读书的皇子、藩王子嗣的身份是在同一个级别上的,过去之后,得表演一番“相见恨晚”的场景的,也是他。
    泰昌帝之前的子嗣,截止到朱常洛穿越过来为止,数量也不算太多,他穿来之后,宫中唯一诞生的小公主——如果不是他还活着的话,那小公主就只能算是泰昌帝的遗腹女了——也不幸夭折了。
    宫中除了皇太子外就只有信王朱由检一个皇子,外加几个近支藩王的子嗣,可想而知,他们的待遇是怎样的。
    再怎么差,也不会差到朱聿键那种地步去。
    这几人也早就听说了唐王府上的事情,对着朱聿键这么个倒霉蛋,心中还真提不起什么恶意。
    不过对于老唐王嘛,就不好说了。
    朱由检也是经历过当年老爹在宫中憋屈不已的那段时光的人,作为一个依靠父亲仰仗正统名分得正大位的皇子,朱由检的态度和朱常洛一样,注定不会对老唐王有什么好感。
    当然了,朱聿键同学看起来是个纯良的,但是他的脾气可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好。
    朱常洛偶然在某日想起了疑似看过、但被他遗忘的朱聿键的生平资料,里面似乎有提到过,他后来杖杀了他的两位郡王叔叔——就是老唐王宠爱的庶子,疑似历史上毒害朱聿键的亲爹的幕后黑手——当真是解气。
    能做得出杖杀庶叔的事情,虽然是因为相互之间有深仇大恨,但是如此明火执仗,不怕天下人的口舌的,怕也就朱聿键一个了,实在是胆气可嘉。
    朱常洛和老唐王在一边闲话,不过看老唐王冷汗涔涔的模样,这段对话应当不怎么美好。
    那边的朱聿键接收到了由信王朱由检为首的人释放出来的善意,也不知说了什么,嘴角好歹有了笑模样。
    朱常洛他们到达南京的时候还没到九月,离正式祭祖还有一段日子,不过赶到南京城的宗室子弟数量已经很多了。
    辽东那边,好歹撑住了,没出现太大的意外,但是国内就不太平了。
    这个时间正是秋闱,也就是乡试的时候,朝中派了一群人到地方上做主考官,虽然大明近些年也难免有些不太好的风气,万历年都出现了光明正大买卖科举名次的把戏,但是朱常洛登基之后开的第一场恩科,自然是严防死守。
    会试安然无恙地过去了,但是乡试没有。
    南京城也属于江南地区,没过多久,浙江乡试舞弊案的消息就传到了南京城来。
    江南一向文风鼎盛,但若说绝对不会发生舞弊,倒不见得。
    几十年前,那位本应在乡试中就落榜,最后居然力压如今著名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成为状元的韩某人,可正是这里出来的。
    在祭祖大典前夕发生这样的事情,连作为主考官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都受到牵连入狱问罪,不只东林党,整个朝中的文官都觉得自己颜面有亏。
    这可不只是他们平常在朝中的内斗,文官这边稍微出了一点差池,都有可能被那么王爷拿来做文章!
    不过他们担心得太多了,对于心中早就打好了腹稿的朱常洛来说,诸侯王势力猛涨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更何况,辽东之地也实在是太近了一些,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他要是真的开了这个头,就得让那些诸侯王走得更远。
    就像当年的蒙古四大汗国一样,疆域尽可能的大,但是离得要远,只有这样,互相之间的摩擦才会少。
    蒙古的这些部族,互相之间没有什么情谊可讲,但是他们地盘大的时候,摩擦就会少,这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朱常洛既然要复制一下当年成吉思汗的路数,为了不让自家人起嫌隙,到时候要打下来的,肯定不只辽东那一点点地方,所以前期的准备要越足越好。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晚了一天,但是还是要说一声国庆快乐!
    第187章 解决
    我叫朱常洛, 是个皇帝。
    虽然我是一个穿越者,但是这并不重要,当然, 如果要印证我之后的行为的话,那这个身份就是我这么多段话里的重点。
    我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从北京城出发, 来到了南京皇宫,准备和全国各地的宗室一起去孝陵祭祖。
    作为一个皇帝, 我完全体会不到生杀予夺的快感,我感到很愤怒,再加上作为一个穿越者, 在科技不发达的现在,想要扩张就只能出点血,让别人分一杯羹,所以我决定效仿秦朝的军功爵制, 再仿造一下元朝的汗国划分体系,彻底地建立一个“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的庞大帝国。
    反正和平常人相比, 我也不能多活多少年,子孙后代的事情, 与我没有太多的干系, 以华夏这个特定的群体来看,我做的事情没有错,我在改变那个惨烈的未来。
    但是,想当救世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内有朝臣拖后腿, 外有建奴虎视眈眈,宗室藩王不顶用,这个大明大概药丸。
    我叫朱常洛,是一个一心想要开始改革的皇帝,在工部的人按照我的吩咐用科技改变世界之前,我准备给宗室和普通百姓派发战争福利大礼包。
    我是个好人,我为自己代言。
    ——《朱常洛日记·写于泰昌元年九月初八》
    祭祖那天的场面很盛大,很有当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上人挤人等升旗的风范,也让朱常洛见识到了整个明朝宗室群体到底有多么庞大。
    那些有爵位的宗室还好,有些血缘偏远到只有个名头的朱明子孙才叫倒霉,而他们也是数目最为繁多的一群。
    讲道理,朱常洛完全不知道那一群衣衫褴褛、比之乞丐尚有不如的远支宗亲,是怎么跋山涉水来到南京这里的。
    朱元璋确实给宗室们规定了福利,但是那些亲王、郡王能得到的,剩下的那些只剩下最后一两层爵位的倒霉蛋能得到吗?
    虽然是银钱无算,但是大明官方有时候也是比较恶心人的,用的是宝钞来发钱,但是宝钞的信用力、购买力同日后的人民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人家能用真金白银铜钱收的,为什么要用宝钞?
    有些就更苦逼了,连宝钞都不发,一张欠条了事,表示日后会补发的,简直令人吐血三升。
    所以说宗室们也不是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
    至于那些依旧锦衣玉食的宗室们,即使是他们,对于那些血缘已经有了间隔,为了生存而常来乞钱的亲戚,也只会将其当成是打秋风的不速之客,不会有多少同情心的吧。
    而依照朱元璋的规定,他的子孙只能混吃等死,士农工商等业皆不许从事,想想也真的是很可怜了。
    孝陵外头,离朱常洛他们这一群位高权重的真·龙子凤孙比较远的地方,就有这么一群穷困潦倒的远支宗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