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约半月以后,绕了点路的宁王府和卫家上下终于抵达了云州府,与他们同时到来的,还有昭武帝的宣召圣旨。
    昭武帝果然要召宣逸与林神医回京,可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宣逸称病,又言林神医游历去了,如此把来人打发回去。
    卫清朗终于知晓了京中变故,一时讳莫如深地盯着宣逸看,宣逸抱着咯咯笑的丫丫故作不知。
    卫清朗叹气,无怪乎走得这般急,他还以为宁王只是怕皇上反悔,原来后头还有这样一桩官司。
    他不知蛊虫之事,对于宁王所为很是疑惑不解。卫明沅见了,递给他一个安抚的目光,到底让他沉默着没有问出心中疑虑。
    是夜,宣逸邀卫清朗对月谈心,再之后,卫清朗没再理会京中来人,便是卫国公府来信让他劝宁王归京,也只当没看见。
    京中文武大臣虽也有将怀疑的目光投到宁王身上的,可也只是怀疑,皆因若此事真是宁王所为,留在京城可比远赴西南封地要有利得多,可偏偏宁王不仅跑了个干净,对于皇上的宣召也毫不理会。
    “反了天了!”崇政殿内,昭武帝听得了宁王称病不归、林神医不知所踪的消息以后,怒不可竭,咬牙切齿地对着空中吩咐道,“暗一,朕要宁王十日内出现在朕面前!”
    寝殿中不知从何处冒出一个声音来,机械而冰冷,“遵命。”
    请不来,那便擒来!和他人只是猜测不同,昭武帝非常肯定,这是宁王作为,至于原因,他忽然间想到那日宁王进宫,为求卫清朗外放时说的话——卫明沅和丫丫是臣的逆鳞,触之必怒。
    是蛊虫,蛊虫之事被他发现了!
    昭武帝瞳孔一缩,忙唤来母蛊的宿主,感应子蛊的存在,却得到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结果。血蛊的子蛊当时的确下到了卫明沅身上,这事他再确定不过,而血蛊一经入体,无法拔除,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那么轻易就放了宁王离京,可结果呢,它竟然没了?!
    昭武帝神情阴郁,一会想的是西蜀国的阿巴鲁骗了他,一会想的是眼前的母蛊宿主撒了谎,一会又想林神医高卓的医术!他甚至想到了卫明沅的佛缘深厚,身负大机缘的说法。
    当下说什么都晚了,摔了一个瓷枕以泄愤以后,昭武帝能做的也不过是把宁王和林神医擒来。
    “暗一,毋庸是卫家的哪一个,宁王又或者是宁王妃,朕要见着一个。”他又加了一句。
    昭武帝暂且还未失去理智,皆因他此时还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可如宣逸所言,他这位子坐不久了。
    不待暗卫擒来宁王又或是卫家人,朝中以三朝元老薄太傅为首的老骨头便上书请求太子监国,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太子顿时夹起尾巴来,偏这时贤王晋王与韩王也掺和进来,京城乱起。
    昭武帝为着前朝后宫诸事、疼痛难忍的病腿焦头难额之时,忽而一阵地动山摇席卷了离京不远的象山,惊了夏国上下。
    昭武帝暂且将宁王放下,选贤能前往象山赈灾,一番角逐以后,贤王脱颖而出,成为了人选。
    当卫明沅得知这一消息时,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只得感慨一句,时也,命也。
    象山县地动,原著中有提及,而当时前往抚民赈灾的是太子宣烨,晋王便是在这一遭里使了手段,毁了太子双腿,断了他后路的,如今换了贤王,只不知毫无上位可能的晋王会不会如同原著的轨迹对他下手。
    再次躲过一劫的太子不再炮灰以后,又会有怎样的人生?再有荣秀玉,她如今和皇后结了盟,若太子当真继位,她也只能夹起尾巴做人,不敢再有旁的心思,如此,她是否会出手阻拦?
    因着地动之事,卫明沅眺望着京城的方向,思绪良多,未曾察觉宣逸的靠近,直到落入一个略带些凉气的怀抱。
    “在想些什么?眉头紧锁的。”他下巴搁在她肩头,如此问道。
    卫明沅摇了摇头,言道,“只是在想人的命,到底是先天注定的,抑或是后天习得?”
    宣逸没有急着回答,只问,“你觉得呢,是天命,还是人命?”
    卫明沅凝神思索片刻,开口道,“当祸从天降时,我是信天命的,因为它让我一点反抗的余地也无。”譬如她的车祸和穿越,譬如原主的被炮灰。
    “可另一方面,我却又是不信命的,因为心里的不甘,若上天给我的命只是一根朽木,那么我也应该努力将自己雕琢成木雕。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我却以为,天道无情,之所以不绝人路,也只是因为我们努力走出来一条路罢了。天命也好,人命也罢,总归要化作一捧黄土,只希望在生命的最后回首,能对得起自己,无愧于心,从容自若。”
    宣逸默默听着,想到了自己在遇到卫明沅之前,被天命压制着毫无反抗之力,甚至连一丝不甘也无,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死期之将至,毫无生气。可后来,她出现了,他开始变得不甘,变得贪心。他既感谢上天将她带来他身边,却又决意为了她反抗天意。
    到底是天命还是认人命,宣逸也说不清,只道,“我不管天如何,命如何,我只管当下的我和你。”
    是啊,她便是再感叹太子宣烨的炮灰逆袭,感慨主角命的荣秀玉变得默默无闻,又能如何呢?她既不是天,也不是他们自个,她管不了别人,却能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惜取眼前人。
    “是我魔怔了,操了不该操的心,竟是如此简单的道理也不晓得。”她浅笑坦言。
    宣逸只是笑笑不说话。
    第102章 完结
    夜静谧, 西南宁王府上, 几抹黑影倏忽略过高耸的墙头,树丛微微一晃,仿佛只是夜里凉风吹过。
    守卫在宁王房外的宁一忽然睁开了眼, 微微一眯, 沉声唤了出来,“来者何人, 还不速速现身!”
    回应他的依然是静谧,宁一取出一个黑木哨子来,一阵急促的哨声响起,院中顿时现出许多黑衣影卫,将主院密不透风地围了起来。
    暗卫的隐匿技巧虽好,等闲人不能发现踪迹,可宁王府的影卫与皇家暗卫同出一源,便是有所出入, 凭着同行嗅觉也能察觉出来, 来人很快被发现。
    黑衣影卫当中一人冷冰冰地下达了命令,“拿下!”
    宁一始终提着剑警惕在寝室外,冷眼看着以零为首的一众影卫将来人团团围住, 而后刀光剑影的厮杀。
    来人身手之不凡着实令宁一佩服,可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们各为其主,当下只能是敌非友。
    宁王府布下了天罗地网,来人终是寡不敌众被擒, 零上前将他面具摘下,一张透着病态白的脸顿时跳入眼帘,是他熟悉不过的人,他们曾经一起被选为死士,又经历层层磨炼和筛选,最终爬上了头名的位置。
    他不语,只是回首将来人的身份告之宁一,“暗一。”
    宁一点头,“交给你了,零。”
    成王败寇,暗一倒是不挣扎,只是看向零的目光复杂。
    同样的事同时也在卫清朗与赵氏的院中上演,不同的是,那边的来人虽没得手,却也逃了出去。
    宁一听闻以后,皱了一下眉头,而后便面向内室单膝跪地禀报。
    宣逸听完,只道,“让逃了的那个回去报信也好,重要的是暗一,让零与他好生叙叙旧。”
    暗一便是守卫昭武帝的皇家暗卫之首,宣逸对他亲自出手倒是有些意外,按理,他不应离开昭武帝的身边才是,可偏偏是他来了,此番若非不容有失布下严密防守,兼之零出手,恐怕还未必能将他擒住。
    宣逸所言的好生叙旧,用意是为探出京中情况,但暗一的嘴巴够严实,一时竟是探不出实情来,只好等待京城那边传来的情报。
    幸而,凌芳等人并未令宁王失望,原来是京中上书请立太子监国的几位老臣被昭武帝借由地动一事发难,有被革职查办的、有被勒令闭门思过的、有被申斥的,朝中一时人心惶惶,关于太子监国一事的议论因此平息了一会。
    但很快另一波对昭武帝不利的言论又喧嚣尘上——因着象山地动,又兼昭武帝大肆处置朝臣的手段,受了地震余波的京中百姓私以为这是当今不仁,所以上天降下了天谴,便是昭武帝忽然的腿疾也被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原著中类似的责难针对的是太子,如今太子仁厚有贤名且无天灾人祸降其身,于是也不能帮昭武帝顶锅。
    诸事不顺的昭武帝心中烦躁,闻得如此言论,震怒,非但不抚民,反令京兆尹逮捕妄议天子的百姓,杖责二十,意在以儆效尤,禁绝此类不利言论。
    可这样的做法,显然只能适得其反,反倒更加印证天子不仁,故天降惩罚的说法。
    法不责众,便是昭武帝也不能把京中所有百姓都抓起来。
    此时,被“劝退”的薄太傅领着一帮儒生于皇城外跪地上书,请昭武帝立下罪己诏公告天下。
    薄太傅为三朝元老,曾为先帝与当今帝师,门生故旧满天下,更遑论文人的笔杆子最是尖利,不管是出于孝悌仁义,还是为生前身后名,昭武帝都奈何这帮人不得。
    享受多大的权,坐在多高的位置上,便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承受来自各方的束缚,皇帝这个位置,看似高高在上,一切尽在掌握中,实则最是没有自由。
    “太傅,朕难道就如此不如你的眼,你如何要如此责难于朕?!”崇政殿内,昭武帝并未对薄太傅赐座,任由八十高龄仍旧精神灼烁的老人跪在地上,阴沉着脸责问。
    “圣上很好,自皇上即位,夏国百姓丰衣足食,便是偶有天灾,也尽在掌控之中,只是皇上既为天子,当顺应天之命。如今天有所警示,皇上如何不从?”薄太傅显然是忠实的天命观粉丝。
    “朕才是你的天!黎民百姓的天!”昭武帝才不管什么天之子,他只知这个天下是他的,换言之,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薄太傅神色未变,直视着圣颜,道,“圣上难道要学桀、纣?”
    昭武帝语塞,脸色阴沉得很,薄太傅却似未见,继续言道,“圣上年几何?太子年几何?”
    昭武帝四十出头,太子宣烨也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宁王给昭武帝下的药虽然让他似鲛人殇一般疼痛难耐、不良于行,却并未害他性命,若是休养得当,再活个几十年没有问题,可他却不愿将权势交出去,即便是他一直信任重用的接班人也一样。
    “圣上莫不是怕了?”薄太傅激将。
    昭武帝眯眼看他,话语意味深长,“太子予了太傅什么好处,令太傅如此为他铺路?”
    薄太傅却不是谁的人,闻言匍匐在地,回道,“臣老了,只愿国之太平,民之安乐。”
    “朕便是瘸了,也能令国家太平,百姓安乐!”昭武帝仍然不服。
    薄太傅却是摇头叹息,“圣上已经失了平常心了。”
    昭武帝不语,将自个关在崇政殿内一日后,令钦天监和礼部择吉日,祭天以息天怒,下罪己诏以平民怨。
    又下旨命太子宣烨监国,终究退让。
    当务之急,并非与太子争权,乃是解毒恢复如故!思虑过后,昭武帝下了狠心将暗一派了出去,务求一击即中,却不料暗一从此有去无回。
    听得逃回来的暗卫汇报,昭武帝气血攻心,生生吐了一口血,腿脚上的疼痛蔓延全身,叫他痛不欲生。
    用请的召不回宁王,用擒的反倒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作为一个帝皇,他却不能无缘无故地褫夺宁王的封号与封地,甚至因为卫国公府的缘故连把卫清朗的官职撸去也不行,更不要说明目张胆派兵去抓宁王了,在这百姓皆言他不仁的当口,更是不能!
    没有最憋屈,只有更憋屈。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譬如对云州府进行经济制裁,把云州府的官员换上自个的,可这样的手段,真正实施起来却并非那般容易。
    现如今,太子虽只是监国,可因着那罪己诏,昭武帝的威信并不如前,朝廷也并非他的一言堂,若他一意孤行针对宁王,太后第一个便不会答应,朝中大臣也不会答应,而黎民百姓恐怕不止会认为他不仁,更会认为他不义。
    更何况,宁王也不是吃素的,云州府的经济命脉,他虽未全数掌握,却也不是昭武帝能够轻易制裁得了的,而官员调遣也非易事,云州府有宁王这么一樽大佛坐镇,这差事又是这般吃力不讨好,恐怕愿意前来的人极在少数,宣逸再稍稍使些手段,不是不能瓦解的。
    昭武帝处处被掣肘着,而宁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此你来我往了一年,丫丫都会满地跑了,云州府如今尽数落入了宁王手中,昭武帝这边却是越来越难了。
    他还是皇帝,却不是当初说一不二的那个,太子的威望日隆,他便处处打压,又提拔贤王晋王和韩王,朝臣站队的不在少数。虽如此,太子终归是历练出来了,天家无父子,昭武帝在消磨着太子心中的父子亲情而不自知,又或是他知道却不能任由太子发展壮大而威胁自身。
    只是监国一年,太子便明白过来,自个上位的最大阻碍并非来自他的兄弟,而是他那不甘退让的父皇。
    恰此时,西北蛮族入侵,太子自请亲征,代表皇族讨伐西北蛮子。
    昭武帝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准了。太子监军,卫国公卫清明挂帅,亲率西北军抵御蛮族,其子卫明翰、子侄卫明哲也在大军之列。
    对于卫国公府,昭武帝的感官很是复杂,既明白这是宁王的其中一个倚仗,不能重用,却不得不用他们,皆因卫国公府世代统领西北军,是百姓心中的护国英雄。
    接下来发生的事与原著中是何其相似,西北蛮族彪悍,此番来势汹汹,闻得太子监军更是直取他而去,一如原著中直取昭武帝,不同的是,原著中昭武帝命丧于蛮族铁蹄之下,太子宣烨却再一次被他的副将卫明哲所救,保住了一命。
    这一仗打得极为艰难,卫清明伤了一条手臂,以后恐怕再难带兵出征,但其子卫明翰、子侄卫明哲却异军突起,屡立奇功,便是昭武帝也不能忽略他们的功劳。
    当昭武帝艰难说出“封卫明哲为虎贲校尉”时,他不期然地想到了同样被他打压的另一个卫家子——丰神俊逸的探花郎卫明彦,只恨上天眷顾宁王,眷顾卫家人!
    卫明彦这两年来,因为昭武帝有意打压的缘故,虽政绩屡被评为优等,却得不到应得的待遇,他倒是看得开,也不知是不是身上流着商人精明的血——赵氏的父族乃富商巨贾,反倒借着安南郡繁盛的商贸往来,在商人当中混了个风生水起。
    当然,卫明彦自己并不从商,他毕竟是一方官员,但却不妨碍他从中牟利,也不知花了多少心思,安南郡商人竟以他马首是瞻,尊他为商会会长,真真的奇了。
    这其中少不了南昭国斓曦公主的照应,昭武帝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更觉抑郁。
    回过神来,他看着朝堂下方如朝阳一般的青年才俊,再看越发沉稳的太子,想起比太子还小两岁的宁王,依然是朝阳般的年纪,而他却是身子越来越不好了。
    太子因为西北战事,威望又升了升,便是昭武帝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最为合适继承皇位的那个,可到底不甘心。
    那便继续死磕吧。
    相对于昭武帝的力不从心和心有不甘,宣逸和卫明沅过得却是再逍遥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